燃文小说网 > 相思河岸,桑柳依依 > 第10章 神仙降旨,人与仙谁有道行?(3)

第10章 神仙降旨,人与仙谁有道行?(3)

燃文小说网 www.ranwenbook.com,最快更新相思河岸,桑柳依依 !

    对于这种人,高盛见得多了,农村干部最具备对付各种人物的能力,从某种意义上说,最基层的干部,处理难事乱事的能力越强,因为有些底层的“群众”,很多时候讲道理是讲不通的,你必须既会说,又会耍,还得会吓、会拉、会哄、会蒙、会拖,有数种决断和处理的能力,才能摆平各种奇形怪状的人物和事件。

    “你不干想怎么样?”高盛并不着急,也摸出一支烟点着了。

    “把小玲给我送回家,再赔补我们家损失。”小玲爸爸闷头闷脑地说。

    这种要求完全无理,小玲并没在地质队,况且也没有“赔偿”的任何理由,但一般闹事的人,其实归根结底都冲着一个“钱”字,高盛三言两语,便掏出了小玲父母的目的,心下已经雪亮,成竹在胸,他不紧不慢地说:“你想要什么损失?要多少?”

    “五十块钱。”

    这句话出口,旁边便起了一阵嗡嗡声,五十块钱,做一个月的工也挣不出来,这么明目张胆的讹人,亏他们想得出来。高盛笑了笑,小玲爸妈看来对这个数字早就商量好了,才能毫不迟疑地脱口而出。别看他们一哭二闹三上吊,最后必将走到“要钱”这一步,既然把对方的底牌掏到了,剩下的事就好办了。

    莫工程师见高盛和小玲爸爸一问一答,煞有介事,又见老高一副笑咪咪的样子,知道他虽然外表粗豪,但胸有城府,便也放下了心,此时听小玲爸爸说出“五十块钱”这个数字,不由皱了皱眉,地质队里虽有经费,但是却没有这种开支。不过,如果能用钱把事情摆平,倒也可以接受,他朝小玲爸爸摊了摊手,“老哥,你这有点强人所难了,五十块钱,这不是难为我们吗……”他话没说完,让高盛摆摆手,给挡回去了。

    高盛接过莫工程师的话头,对小玲爸爸说:“哈哈,你这个要求嘛,不高,我还以为你想要五百呢,原来只想要五十。”

    小玲爸爸抬起头来,不解地望了高盛一眼,没明白过来,难道他是向着自己说话吗?也许有可能,毕竟地质队是外来人,高盛是本村人,胳膊肘儿往里拐,也未可知。

    旁边的人都知道高盛是在拿他开玩笑,都笑嘻嘻地看热闹,高盛接着说:“但是地质队呢,有个规矩,他们是国家部门,和咱们老百姓不一样,花钱可以,但是必须得报帐,得有正规的手续。赔偿你们损失,你们家得给人家开发票,税务部门出的正经发票,你开了票,他们才能付钱。写上‘赔偿费’,就能下帐报销了。明白了吗?你们想要这笔钱,先把发票给人家拿出来。”

    四周的人更加乐不可支,小玲妈从帆布上坐起身子,“放屁,我们家哪来的发票,反正得给钱,不给就是不行。”

    高盛没理这个婆娘的胡搅蛮缠,继续说道:“你们开了发票,他们给了钱,然后呢,还有事,你们家既然有了这么多钱,就得算是富裕户了,我得如实向乡政府汇报,以后再有困难补助,就不能考虑你们家了。还有,核算减产,发放良种,补贴塑料薄膜,等等等等,也就不能再考虑你们家了。相反,上头如果有摊派捐款,助学助教,出工出力,这种事情,也得摊上你们一份……”他还没说完,小玲妈声嘶力竭地大叫起来,“你简直瞎放狗屁,姓高的,你向着外乡人说话,你还是不是人?”

    “我说的是正经话,谁也不向着。”高盛一本正经地说。

    “放屁。”

    “你再骂人,今天晚上,我就向乡政府去汇报,你们家这富裕户,算是当上了。我说到做到,你信不信?”

    在大家的哄笑声中,莫工程师也不禁摇头跟着笑,高盛连蒙带吓,倒也是对付这种滚刀肉的一个策略。否则,秀才遇见兵,有理说不清,对牛弹琴确实起不到效果。

    神一套鬼一套,高盛把小玲父母给稳住了,对四周的人们说:“没事了,大家回去干活吧,都挺忙的,围在这里做什么,回去,回去。”把众人都给轰走了。

    四周没人看热闹了,小玲父母再“表演”也没了观众,气焰也就无形中消失了。莫工程师见高盛不愧是老油条,三下五除二便化解了纠纷,不由暗暗赞叹。看起来一腔乌云,眼看就要散了。

    别人都走了,崔衙内不走,他收起鱼竿,对小玲妈说道:“老婶儿,你还唱吗?”见小玲妈没理他,又加了一句,“你要是唱完了,我还有事找你呢。”

    “滚一边去。”

    “嘿嘿,我可告诉你,如果是我的事,你八抬大轿抬我,我都不来找你。今天这事,可是你自己的事,明白说了吧,我是奉了仙家的命令,来拘你的,老婶儿,你犯了仙家了,自己还蒙在鼓里不知道,马上你就要大祸临头,天打雷劈,可怜啊,可怜,一家四口,马上要妻离子散,家道中落,六畜不旺,破产败家了……”

    崔衙内别看没什么真正的本事,嘴头子倒是有一套,油嘴滑舌口若悬河,偏偏小玲的父母虽然不通情理,却又十分迷信,对“大仙”之类的最为“敬重”,听崔衙内说什么“六畜不旺破产败家”之类的话,可吓了一跳,小玲妈猛地从帆上跳起来,“你胡乱扯什么舌头,嘴里喷粪的东西。”

    “这是仙家说的,你敢说仙家嘴里喷粪?”崔衙内吓唬她。

    这几天,村北头董老太太犯“蛇仙”,小玲父母也知道,崔衙内里里外外跟着瞎忙乎,倒也是真事,难道真是仙家有“法旨”?若是那样,可不能儿戏,小玲妈连滚带爬,从帆布上起来了。

    崔衙内满脸严肃,一手扶着鱼竿,一手举在胸前,曲指象算命先生那样比划了几下,对小玲妈说道:“你听好了,大罗蛇仙刚刚传下了一道旨意,正好与你相关,我特意来传仙旨,听不听,在你,我只管传达。”

    小玲妈“腾”地从帆布堆上跳下来,小玲爸爸也赶紧从旁边站起来,走到崔衙内身边,伸长了脖子,两口子脸上现出诚惶诚恐的模样,盯着崔衙内。

    高盛嘴里叼着支烟卷,不由得哈哈大笑,烟头在嘴上颤抖差点掉在地上,莫工程师也笑着摇头。

    崔衙内不笑,手指头比比划划,一字一句地说道:“天失正道,福祸相间,火中难取栗,落水才起帆,莫道山无路,云总随风转。”

    这几句话抑扬顿挫,颇合辙韵,但到底是什么意思,不但小玲父母听不明白,就连吴队长也稀里糊涂,不禁“佩服”起崔衙内来,这小子鼓捣起这种邪门歪道的东西,倒是有一手。

    “这个……”小玲爸爸问道:“仙家到底是什么意思?”

    “意思有两个,第一,你们家最近出了事……”

    “对对,”小玲妈连连点头,“我们家确实是出了事,这不,我正在找地质队算帐吗?”

    “你别插嘴,”崔衙内不客气地地说:“事情既有因,又有果,都是天注定,全在仙家掌握之中。这件事,是五百年前便已经安排好了的。你家小玲犯了‘天退星’,命里应该有这一劫,你们俩不知道天高地厚,到地质队来闹哄,弄不好要火上浇油,引火烧身,天打雷劈、六畜不旺、伤人败家……”

    这些咒语平常人听起来都害怕,更何况小玲父母这种自来迷信的人?眼看着小玲妈脸都白了,崔白话看看火候差不多了,话锋一转说道:“不过,仙家慈悲之心大发作,也不想让你们没路可走,念着你们家平日里对仙对神还多少有点敬畏之心……”

    “对对对,我们对仙家最尊敬了,心诚着呢。”

    “……天灵灵,地灵灵,仙家一出百兽惊,仙家的暗指点你们,此事只可静悄悄地消掉,不能铺下摊子,引鬼上门。有仙家保驾,自然去病挡灾,你们再乱闹腾,将保家仙惊走,出了事就是咎由自取。”

    “有保家仙帮着我们啊?”小玲妈眼前一亮,“对了,你不是说仙家有两个意思吗?那第二个呢?”

    “第二个,想听吗?”崔衙内卖了一下关子,“先把第一道法旨给执行妥了,才能告诉你们第二个。现在,你们两个都跟我走,到董老太太那里,看看仙家还有新的旨意没有,然后我再把第二个详细告诉你们。饭得一口一口地吃,着急不行。”

    “嗯嗯。”小玲爸爸一边点头,一边起身就走。

    莫工程师长出了一口气,不禁对崔衙内感激起来,他走上前说:“小崔,这个……铁笼子我马上找人给你焊。”

    “好嘞。”崔衙内笑嘻嘻地将鱼竿扛在肩上,晃晃悠悠地向村里走去,小玲的父母跟在他的身后,蔫蔫地走进村里。

    高盛见他们走远了,对莫工程师说:“我也走了,我跟着他们到那个犯邪病的董老娘子家里看看。”

    “好,”莫工程师点点头,“老高,谢谢你,要不是你们帮着周旋,今天我们很麻烦。”

    “咳,不值一提,给地质队保驾护航,是乡政府给我的任务。再说了,象这两个这样的烂柴货,他们就知道要钱,捣蛋,跟瞎驴一样乱倒磨,不但会给你们捣乱,也会给我们大队里捣乱,治不住他们,我这书记就只能甭当了。”

    高盛迈着大步,跟在崔衙内一行人后面,向董老太太家走去。

    董老太太家在村北,三间低矮的平房,房檐都快塌了,是村里的老困难户,每逢乡里下来救济款,必定有他们家。董老太太早年守寡,只有一个儿子,还因为小儿麻痹症瘸了一条腿,勉强说了个一只眼的媳妇,却一直家庭不和,瞎媳妇眼睛虽然不好使,脾气却厉害,动不动就破口大骂,婆媳经常吵架,偏偏董老太太年轻时候就有个“犯邪病”的毛病,自从这个儿媳妇进了门,“邪病”就犯得越发频繁了。

    走进董家的院子,满院的柴禾叶、鸡粪猪粪,简直难以下脚,一般农村人家,养猪养鸡,院里脏乱也是常事,但勤快人家便收拾得利落干净,懒惰人家,就象董家这副模样。每逢上级来人查访困难户,访贫问苦,高盛便带着他们到董家来。

    高盛走进院门的时候,听到屋里传出一声又一声的叫唤。

    “哎哟——哎哟——”

    声音是董老太太发出的,既象是病痛,又象是唱歌,有韵有腔,长短相间,高盛心里骂道:“又他妈的装腔作势。”

    对于这类“邪病”,高盛从来不信,用他的话说,便是俩字:欠揍。他曾对人说:“想当年,闹日本鬼子的时候,全村里一个犯邪病的也没有,鬼子一来,大家忙着跑反,邪病全都好了,跑得比兔子都快,那时候怎么不犯了?”

    董家的门扇掉了半边,斜倚在框上,屋里的墙烟熏火燎,和黑门框的颜色也差不了多少,因为是夏天,窗户大开,屋里光线倒也充足,高盛走进屋里,一股炭香味熏得他咳嗽了两声,板柜上放着一个大香炉,三支粗香烧得正旺,发出袅袅的白烟。

    董老太横着躺在炕上,手扶着腰,正长一声短一声地叫唤,炕上还坐着两个邻居,都是和董老太年龄相仿的老年妇女。一个扶着董老太的身子,另一个坐在旁边的炕席上,叭嗒叭嗒地抽着旱烟袋。

    屋地下,拥拥挤挤,站着好几个人,有董老太拄着拐杖的儿子,有崔衙内,有小玲的父母,还有一个背着药箱的中年人,是村里的乡医老王。高盛进门的时候,正听见老王对董老太的儿子说:“没用就是没用,我不是治邪病的,若是感冒发烧,我打针也行,输液也行,可你妈满口胡话,你让我用什么药?”

    “可是她老是腰疼,止止疼也行啊。”

    “腰疼是风湿闹的,我没那个本事。”老王看来挺不愿意诊治这个病号。但医生职责所在,人家既然请了来,不好不管,又说道:“这样吧,我给你点止疼片,实在疼厉害了,就吃半片。”

    “别啊,”高盛站在人群后,插嘴说道:“老王,我看这病你能治。”

    众人这才看见高盛进来了,董老太儿子向他点头,让座,一副愁眉不展的模样,高盛一屁股坐在炕沿上,从腰里掏出纸烟,点燃抽起来,屋里本来就烟气腾腾,空气就更加浑浊了。小玲妈咳嗽了两声说:“你别抽了不行吗?”

    高盛没理小玲妈,见崔衙内笑咪咪地倚着板柜站着,“小崔,你不是要传法旨吗?你先来,你先来。”